谢扶摇沉吟片刻,随即问道:“那人模样你可还记得?可有衣着特征?”那少年皱眉努力回想,开口道:“年纪在三十上下,穿的是墨色直裰,腰间挂着一串铜饰,其上……其上绣有半截牙行徽记,小的没敢多看。
”她轻轻点头,吩咐道:“你去将掌柜唤来,我有话问他,顺道一并将昨夜值夜的记录取来。
”片刻后,那少年便将值夜计册呈了上来,掌柜也应话赶来受审。
谢扶摇随手翻阅着记录册子,目光在纸面上游移,复不疾不徐的问道:“死者昨夜约人而来,是否曾言明那人身份?”掌柜吞了口唾沫,艰难开口道:“小人记得,他唤那人‘王三’,但账上只记一人茶资,对方未署名,也未留籍,”“王三?”谢扶摇轻声咀嚼着这两个字,她目光一转,复落在随侍身侧的吏员身上,沉声吩咐:“速去通坊查验,近月与柳掌柜往来密切的牙行掌事,皆列入嫌疑,着重查名叫‘王三’之人,尤其是有财务纠葛者。
”“是!”吏员领命而去。
她复收起账册,缓步走出茶楼。
思索之际,案件于心中已有雏形。
柳文之死,绝非一场偶然,而是蓄谋已久的杀局,所谓‘银契’,恐怕正是引线。
当日下午,谢扶摇带人奔走于数家坊间牙行,逐一查验其中银契流向与过往账目。
至,亦是敬仰已久。
”一时间,厅中气氛有些微妙。
谢扶摇立于二人之间,虽察觉到些许不对劲,却又不知从何探问,一时难辨其源,只略略皱了皱眉,终究未再开口。
而宁钰显然未察觉两人间的异样,只笑着扬手,引众人入座,道:“莫要站着说话了,都请入座吧。
祖父,我来扶您。
”说着,他便亲自搀着腿脚不便的宁鸿佰缓缓到了主座之上。
待到众人依次落座后,宁钰复又开口道:“既然人已到齐,不若请祖父将那卷法言孤本取来,众人同赏,亦可借此谈文论道。
”宁鸿佰闻言微一点头,却在坐定之时,目光仍不自觉地频频掠向谢父方向,眸中一瞬复杂交织。
十数年光阴流转,他竟在今夕时,于灯下重见一位早应埋骨旧尘的故人。
那张脸,亦如十数年前一般,竟是分毫未改。
轮廓样貌不曾陌生,仿佛是旧时的残影般,在记忆深处搅动,复又悄然浮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