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火摇曳,陆青梧一半脸庞湮没于阴影之下,显得晦暗如深。
殿内的气氛陡然变得安静,安静到甚至连烛芯燃烧噼里啪啦的声音都能够听见。
陆青梧这话倒没有怪罪的意思,方法虽然是吕长乐提出来的,可是最终决定权在她的手上,也是她决定要推行的。
只是这段时间,面对各种质疑不理解的声音,陆青梧实在是太累了,却又找不到任何人倾诉,心里就像是堵了一块大石头。
也许唯有提出这个方案的吕长乐,能够倾听她心底的声音。
她目光复杂地看向吕长乐,似乎是要找寻一个确定的答案,又像是想要寻求一个安慰。
陆青梧知道身为一个帝王,绝对不允许把自己的弱点展露于外人面前。
可是自从登基以来,她心底一直有些不安,这种不安来自于她的身份,如果有朝一日她身份暴露该如何是好,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她这个女帝。
陆青梧只有努力做得更好,才能不让父皇让皇室蒙羞,若是有朝一日,身份真的暴露,也不至于让别人戳着自己的脊梁骨骂。
她要证明,女帝也可以做得很好!
这种不安也来自于外界,内忧外患,她初登皇位,不仅藩王虎视眈眈,就连北凉南宁等国也有所图谋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江南又突发水患。
接二连三的事情让陆青梧应接不暇,有时候甚至连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。
高处不胜寒这句话果然没错。
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陆青梧总觉得吕长乐是不一样的,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又说不出来。
也许是吕长乐有经世之才,和后宫那些只知道争风吃醋的妃子完全不一样。
看着陆青梧漆黑如夜的瞳孔,在烛火的照耀下,折射出琉璃般的光芒。
这是吕长乐第一次在这位帝皇面前感受到动摇和脆弱,甚至还有几分迷茫,可见陆青梧面临的压力究竟有多大。
看来皇帝也不是这么好当的。
心底那股怪异的怜惜感,再度涌上心头。
吕长乐连忙移开视线,来到了那幅巨大的江南舆图前。
“陛下,自古推陈出新就必定会受到阻止,从无坦途,百姓守土难移是人性,官吏推诿塞责是常态,朝臣求稳怕乱是政治其实陛下早该想到的。”
陆青梧反复咀嚼着吕长乐的话语,“是啊,朕早该想到的,就连朝臣都极力阻止,更不用说下面的那些人了。”
人向来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,很少愿意去尝试新事物,有些人甚至还会抵触。
“之所以会发生冲突、矛盾、争执,这些根源在于不理解、恐惧,甚至是被煽动情绪,要想解决这些问题,就要从根源入手!”
吕长乐的声音掷地有力,像是一根定海神针,稳稳地扎在了陆青梧的心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