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他是姨娘所生的庶子。
当年姨娘入府时样貌过盛,父亲虽不是重色之人,却到底还是遭了嫡母的厌弃苛待。
后来姨娘早逝,他竟只知她姓陈。
见三老爷似乎又想起了伤心事,明月连忙岔开话,笑道:“咱们这位老太太可精着呢,不该吃的亏,她是一分也不会吃的。这回无非是忌惮大姐姐手里那所谓的罪证牵连四房,又怕姚家听到什么风声,失了母家撑腰,这才答应的。往日她总念叨对儿子们如出一辙。这回可好,被大姐姐制服,也够她恼上一阵子了。”
周氏凶巴巴嚷:“你还笑得出来!”
明月忙敛了笑,抿唇乖巧上前,用食指碰一碰周氏:“母亲。”
周氏别开眼,侧过身不搭理。
明月又唤:“仪娘子?”
三太太闺名令仪,往日三老爷惹了她不快,便一口一个“仪娘子”地哄着。没成想竟被女儿学了去。
周氏闻言红了脸,起身便去拧明月的耳朵:“你这丫头不学好,没规没矩的,净学了你老爹爹那油腔滑调去!”
虞明月绕着曲足桌躲闪几圈,闹得差不多了,这才凑上去揽着周氏的胳膊蹭了蹭,亲昵道:“娘。”
这一声软软和和的撒娇,直叫周氏没了火气。
明月便趁热打铁:“我琢磨着,今日大姐姐提议我与二姐姐同去选女官,是在试探拉拢二房三房。”
周氏低垂着眉眼,没吭声。
二房的情况她也知晓。
二太太赵氏那可是靖安伯爵府嫡出的小女儿,自小百般宠爱养大,若非相中了二老爷那张脸,靖安伯又十分钦佩老太傅品性,断断是不会将女儿嫁个庶子的。
只可惜,赵氏婚后福薄,诞下二姑娘之后便不能生养了。这可给二老爷寻了纳妾的由头,哪知妾室一个个抬进门,也都没生出儿子,终是只添了三姑娘与四姑娘。
二太太拔尖儿惯了,这些年忍辱,便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。
这番大房抬举二姑娘,二太太定是领情的。
周氏叹气:“便是泼天的富贵,我与你父亲,还有你兄长都不稀罕。”
明月心头暖融融的,靠着周氏肩头安抚:“大姐姐心思何等细腻,如何能猜不到我们三房的性情。只怕另有打算,还请娘稍安勿躁。”
周氏酸溜溜的:“你倒是愿意亲近明泽。”
说话间,钱妈妈挑了帘子进来,询问是否传菜。
周氏颔首应下。
明月又探着脑袋,笑靥如花托付一句:“大姐姐那头只怕还没用饭。今日多是时鲜,合她口味,还请严妈妈唤小厨房匀出一份,装了食盒叫漱玉送去。就说……明月也就在研究吃食上有几分新意,若大姐姐不嫌弃,一道尝尝鲜。”
……
虞家本是颍川人士。